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9.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gxliba.com/cache/cd/1e31a/e1c45.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9.com/func.php on line 115
阜陽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探索 > 關店解散!10億級天貓大店一夜塌房! 正文

關店解散!10億級天貓大店一夜塌房!

時間:2025-05-15 12:59:24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探索

核心提示

作者 |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近期,博樂達與瑞誌公司的“分手戰”登上熱搜,引發電商行業討論。此前一款號稱“痘肌救星”的博樂達水楊酸麵膜突然從各大電商平台消失。天貓旗艦店關閉,京東、小


  作者 |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近期,關店博樂達與瑞誌公司的解散“分手戰”登上熱搜,引發電商行業討論。億級夜塌

  此前一款號稱“痘肌救星”的天貓博樂達水楊酸麵膜突然從各大電商平台消失。

  天貓旗艦店關閉,大店京東、關店小紅書官方店鋪的解散明星產品全線斷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表示:“去年囤的億級夜塌麵膜漲價3倍,現在根本不敢用,天貓怕買到假貨!大店”

  從年銷售額10億元的關店醫美黑馬,到全網斷貨的解散“棄子”,這場持續三個月的億級夜塌商業糾紛揭開代運營模式殘酷的真相。

  當技術方與渠道方在利益天平兩端反複拉扯,天貓原本完美的大店商業聯姻,也可能淪為資本遊戲的犧牲品。

  

  一場價值10億的背叛

  這場斷貨危機背後,其實隻是一場創始人的內鬥大戲。

  醫學博士與商業女強人十年“兄弟情”徹底撕破臉,高管被收買、員工失業、代理商血本無歸,連消費者都成了資本博弈的受害者。

  2013年,手握超分子水楊酸專利的醫學博士呂紹祥,遇上了野心勃勃的鍾錦璐。

  兩人一拍即合:呂博士出技術,鍾錦璐的瑞誌公司砸2000萬鋪渠道,將博樂達打造成“科學祛痘”的代名詞。

  2015年,水楊酸麵膜橫空出世,靠著“覆蓋全國87%三甲醫院”的醫美背書和全網種草,硬生生在歐美大牌圍剿中殺出血路。

  

  ▲圖源:微博@鍾錦璐

  2021年,博樂達年銷售額突破10億,天貓單平台賣出3億,連李佳琦直播間都喊出“閉眼入”的口號。

  誰也沒想到,這場技術+資本的結合,會在巔峰時刻突然崩盤。

  2024年12月20日,呂紹祥突然指控瑞誌公司“竊取商業機密”“銷售假冒產品”,並單方麵終止合作,切斷產品供應。

  此舉導致瑞誌公司運營陷入癱瘓,業務無法正常開展。

  2025年2月,博樂達天貓旗艦店關閉,京東、小紅書等平台的明星產品出現斷貨現象。

  瑞誌公司則宣布停業,員工最後工作日確定為2月28日。

  

  ▲圖源:微博

  就在鍾錦璐披露了相關事件細節之後,博樂達公眾號在昨天和今天推送了圖文,圖片配文:“請大家帶上爆米花靜靜欣賞和讓子彈再飛一會”。

  與之前嚴謹的科普學術風格完全不同,引發熱烈討論。

  此前代理商方麵對外透露許多內情,直到今日品牌方麵才正式發布聲明,宣布終止合作。

  原瑞誌公司授權代理/經銷商過渡期至 2025 年3月31日。

  期間僅可銷售已入庫的正品產品。

  

  10年合作,內鬥擺上台麵

  內部紛爭公開化後,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72小時破12億,負麵評論占比達63%。

  此外,其天貓旗艦店搜索指數暴跌82%,核心產品三七精華月銷從23萬瓶跌至不足2萬瓶。

  這對博樂達的品牌形象無疑造成了嚴重衝擊,消費者信任度或在下降。

  社交平台上關於博樂達“售假”“退市”等負麵猜測,消費者對其供應鏈穩定性產生質疑,同時也動搖了十多年來品牌構建的“科學循證”定位。

  

  ▲圖源:淘寶

  而對瑞誌公司和博樂達來說,也是雙輸的局麵。

  這場撕逼的核心,是一份被業內稱為“商業自殺”的協議。

  2018年,為綁定長期合作,瑞誌公司免費轉讓30%股份給呂紹祥,換來“無限期獨家經營權”。

  表麵看,瑞誌手握70%股權和渠道大權;

  實際上,品牌商標和專利始終捏在呂紹祥手裏。這種“技術封喉+渠道鎖喉”的畸形模式,埋下了兩大致命雷區:

  一是利潤分配問題。

  瑞誌十年投入數億推廣費,但作為代運營方僅抽成銷售額的15%,而呂紹祥作為技術方獨占大部分利潤。

  2021年博樂達年銷10億,僅水楊酸麵膜就貢獻3億,但瑞誌分成比例卻未隨規模增長調整,最終引發反噬。

  二是解約條款漏洞。

  協議既無業績對賭,也沒規定單方毀約賠償標準。

  呂紹祥僅憑一紙“售假”指控,就繞過法律程序強行收權。

  更狠的是,他提前半年布局,通過收買高管、遷移公眾號、切斷供應鏈等組合拳,讓瑞誌300名員工一夜失業,3000家合作醫美機構瞬間斷貨。

  

  消費者成最大冤種

  這場內鬥最慘的,是曾經把博樂達奉為“國貨之光”的消費者。

  小紅書用戶@戰痘女孩曬出囤貨:“去年雙十一搶的10盒麵膜,現在價格翻了三倍,但根本不敢用——萬一是假貨爛臉怎麽辦?”

  更魔幻的是,呂紹祥火速開了家“博樂達企業店”,但月銷最高僅200單,被質疑“借屍還魂賣庫存”。

  信任崩塌比斷貨更致命。

  微博話題#博樂達退市#72小時閱讀破12億,63%評論痛罵“過河拆橋”。

  曾經引以為傲的“科學循證”標簽,如今和“內鬥”“假貨”死死綁定。

  一位醫美機構負責人透露:“很多客戶要求退款,說不敢用資本毒藥上臉。”

  博樂達的慘劇,揭開了代運營行業最血腥的潛規則。

  代運營方前期砸錢拓荒,品牌成熟後卻被一腳踢開,這樣的故事在電商圈屢見不鮮。

  頭部代運營公司人力成本占比超35%,但話語權薄弱。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很多品牌把代運營當工具人,銷量做起來就收回權限,甚至另起爐灶山寨同類產品。”

  更可怕的是數據綁架。

  瑞誌公司十年積累的3000家醫美機構名單、百萬私域用戶,隨著合作破裂全部清零。

  呂紹祥雖搶回商標,但重建渠道至少要三年——而酸類護膚品的風口,不會等任何人。

  

  這場沒有贏家的戰爭,給行業敲響警鍾。

  當資本貪婪碾壓商業倫理,任何條款都可能淪為廢紙。

  如今,瑞誌公司已起訴索賠數億,而呂紹祥的“新博樂達”在唾罵中艱難求生。

  唯一確定的是,那個曾經拯救無數痘肌的“白月光”,再也回不來了。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幹貨,精彩不停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