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9.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gxliba.com/cache/40/c8f29/98680.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9.com/func.php on line 115
阜陽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探索 > “二月上墳早,子孫不到老”,今年清明在三月,哪天上墳比較好? 正文

“二月上墳早,子孫不到老”,今年清明在三月,哪天上墳比較好?

時間:2025-05-14 07:04:40 來源:網絡整理 編輯:探索

核心提示

“二月上墳早,子孫不到老”,今年清明在三月,哪天上墳比較好?時間過得真快,昨天已經進入春分了,春分節氣過後,馬上就來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了。對於清明節來說,它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傳統的日

“二月上墳早,月上月天子孫不到老”,墳早今年清明在三月,孫不上墳哪天上墳比較好?

時間過得真快,到老昨天已經進入春分了,今年春分節氣過後,清明馬上就來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比較清明了。對於清明節來說,月上月天它不僅僅是墳早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孫不上墳一個傳統的日子——清明節祭祖。

一說起清明節祭祖,到老按照傳統的今年說法,有四大祭祀祖先的清明節日,分別是比較:清明節,中元節,月上月天寒衣節,除夕。

相對於其它三個祭祀祖先的節氣而言,清明節也是唯一官方祭祖的日子,所以清明節是不一般的。

不過今年清明節不同,由於今年是雙春年,又是閏六月,因此在今年清明節祭祖的時候,還是有一些說法的。因此俗語說的:“二月上墳早,子孫不到老”就是這個道理。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今年清明節在農曆三月,哪天上墳比較好呢?我來回答:



今年清明節在三月,有啥說法:

和往年相比,今年今年清明節是不太一樣的。一般來說,清明節的“交節”時間是太陽到達黃經15º的時候,在公曆的4月4日~6號左右。

不過因為公曆年一年有365天,農曆年一年有354天,所以公曆一年和農曆一年有11天之差,因此清明節在農曆月份裏是不固定的:有的一年的清明節在農曆二月,有的一年清明節在農曆三月。

而今年是雙春年,又有兩個六月,因此二十四節氣在2025年也就延後了,當然清明節也是一樣:去年的時候,清明節在農曆二月,今年的清明節則到了農曆三月,在農曆的三月初七。

當然這種情況,雖然不是很罕見,但是來說,按照傳統的民俗說法,在今年清明節祭祀祖先的時候,其時間上也是要相應地做出調整的。



“二月上墳早,子孫不到老”的意思: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如果清明節在農曆二月,那麽在清明節上墳祭祖的時候,最好不要過早或提前的。

當然這裏的“早”,指的是春社日之前的時間。所以按照傳統的民間習俗,在上墳的時候,隻有過了春社日,才能開始上墳祀祖的。因此這裏的“早”,指的是不能在春社日之後。

為啥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①首先來說,春社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民間傳說中“土地神”的生日,因此按照傳統的說法,清明節上墳在春社日之後舉行的。

②其次來說,俗語中有“新墳不過社,老墳不過清”的說法。

意思是說,如果是三年之內的新墳,那麽在上墳的時候,是不能超過春社日這一天的。如果是三年以後的老墳,那麽在上墳的時候,也是不能超過清明節的。

而今年的“春社日”在3月20日,春分節氣這一天,因此來說,如果清明節發生在農曆二月,就要晚一些進行墓地祭祀儀式,但是也要按照:“新墳不過社,老墳不過清”的說法。

而今年清明節在農曆三月,時間是三月初七,那麽今年清明節何時上墳比較好呢?



今年清明節,哪天上墳比較好呢?

對於清明節上墳,有俗語是這樣說的:

“清明祭祖須提前,莫待清明後幾天”。

意思是說,按照傳統的習俗,在清明節期間,上墳是要提前的,所以民間認為提前祭祖是合適的選擇。

當然俗語中也有這樣的說法:“清明在前,寒衣在後”。意思是說,在上墳祭祖的時候,也是分時間的,如果在清明節期間上墳,那麽是要提前的,如果在寒衣節上墳,那麽是要延後幾天的。

而今年清明節在什麽時候上墳比較合適呢?

第一,清明節上墳,有“前三後四”的說法。

其實在清明節上墳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祭祖的時間的,比如說俗語“前三後四”就是這個意思。

那麽這句話的是什麽意思呢?

意思是說,在清明節上墳的時候,一般在清明節的前三天,或者後四天都是適合掃墓的時間段。

因為這也日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說法,古書《歲時雜記》這樣記載:

“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

意思是說,在古代的時候,清明節是非常隆重的,因為是祭祖之日的原因,朝廷在放假的時候,就放七天假期。

其中清明節的前兩天是寒食節,所以清明節的前三天以及後三天,再加上清明節這天,共計七天的假期。

當然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在加上路途遙遠,因此也就有了這樣的說法,但是來說在這清明節期間的前三後四,都是包含了清明節上墳的時間。



第二,清明節上墳,有“左五右六”的說法。

“前三後四”,指的是清明節上墳的日子,而這裏的“左五右六”,指的是則是在清明節上墳的時辰。

那麽什麽是“左五右六”呢?

在古代,古人是沒有24小時的說法的,而是用的是十二個時辰,這十二個時辰分別是:

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而這十二個時辰中,子時是晚上11點~淩晨1點,醜時指的是淩晨1點~3點,然後以此類推。

當然按照老祖宗留下來的說法,“左五右六”指的是:以中午12點為界限,在去上墳的時候,要在中午12點前5個小時,在中午12點後的6個小時去上墳。也就是說,在早上7點以後去上墳,到下午6點之前去上墳。

除此之外,“左五右六”還有一個說法,也就是上墳添土的意思。

按照傳統的說法,清明節上墳是要給祖先添土的,而在添土的時候,在墳墓左邊添5下土,在墳墓右邊添6下土,老祖宗認為,這也有著“五行六氣”的說法在裏麵。

通過上述來說,俗語“二月上墳早,子孫不到老”還是有一些說法和講究的,當然這不過是民俗說法而已。

而今年清明節在農曆三月,還是比較正常的清明節,所以在上墳的時候,還是按照平常的上墳習俗就行,也就是“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當然清明節是一個緬懷祖先日子,因此在這個日子裏,還是要遵守一些上墳的規則為好。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