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金國遼國與金國:文明程度的滅掉蠻鮮明對比遼國是一個在曆史上被低估的朝代。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遼國,在占領燕雲十六州後迅速漢化,北宋並創造性地實施了“一國兩製”的真打敗兩院製。北苑大王管理草原,什野采
一、金國遼國與金國:文明程度的滅掉蠻鮮明對比遼國是一個在曆史上被低估的朝代。由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遼國,在占領燕雲十六州後迅速漢化,北宋並創造性地實施了“一國兩製”的真打敗兩院製。北苑大王管理草原,什野采用草原的文明部族製度;南苑大王管理中原,采用中原的金國郡縣製度。這種製度的滅掉蠻應用十分成功,北宋建立後試圖收複燕雲十六州,遼國卻發現當地百姓並不希望回到北宋統治,北宋因為在遼國的真打敗製度下,他們的什野生活得到了保障,生命不再如五代十國時期般輕賤。文明這充分證明了遼國政治製度的金國優越性,其製度甚至比同時期的北宋還要領先一個級別。反觀當時的金國,女真族在文明程度上相對落後。從幾個曆史故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點。在《契丹國誌》中記載,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遼國首都與契丹貴族下棋時,因對方悔棋,竟立刻拔刀欲砍對方,雖被完顏婁室按住刀鞘,但仍用刀柄猛擊對方。此事被告到遼道宗那裏,遼道宗秉持“契丹國要以誠信名示天下,不能隨便殺戮”的理念,並未嚴懲完顏阿骨打。這一事件凸顯了完顏阿骨打的衝動和不計後果,與遼國皇帝成熟的政治理念形成鮮明對比。《三朝北盟匯編》中記載,公元1117年北宋與金國第一次會麵,北宋派出的使者看到岸上的女真人後,因對方看起來像原始人,擔心性命不保而不敢下船,導致首次交流無果。後來使者馬政帶領使團上岸,剛一上岸東西就被搶,使團成員也差點被殺,最後靠翻譯反複溝通才幸免於難。這些事例都反映出當時普通女真人較低的文明程度。展開全文在遼史中還記載,遼國最後一個皇帝天祚帝舉辦頭魚宴,按照習俗喝酒盡興時酋長們要跳舞助興,但輪到完顏阿骨打時,他拒不跳舞,即便天祚帝相勸也無動於衷。事後天祚帝雖想殺他,但因大臣蕭奉先以“完顏阿骨達是山野粗人,不知禮儀,無大錯殺之恐傷其他部落的心”相勸而作罷。這也體現出遼國有著完善的官僚製度,皇帝的行為受到一定約束。從人口和生活方式來看,當時女真人大概在30萬到50萬之間,過著原始的漁獵生活;而遼國人口已達900萬以上,契丹族人口就有150萬,且早已進入先進的農耕生活。無論是文明程度還是人口力量對比,金國與遼國都存在巨大差距。然而,正是這樣看似實力懸殊的雙方,最終金國卻打敗了遼國,這背後顯然另有原因。二、契丹軍隊的戰鬥力:並非因漢化而衰弱有一種觀點認為,契丹人被漢人漢化後,戰鬥能力變弱,所以打不過女真。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遼國被金國滅亡前夕,耶律大石的事跡充分證明了契丹軍隊的戰鬥力。耶律大石是遼國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在女真與遼國開戰之際,北宋背棄與遼國的盟約,出兵15萬攻打遼國南京,當時守南京的耶律大石僅有2000名契丹騎兵,卻成功抵擋住宋軍15萬人的進攻,直至援軍到來。隨後,耶律大石指揮3萬多人的契丹軍隊,將15萬宋軍打得大敗。當女真軍隊打敗遼國主力,天祚帝逃跑後,耶律大石帶著200名騎兵逃往蒙古大草原,一路上收攏被金國打散的殘兵敗將,到達蒙古時已擁有一萬多人的軍隊。他一路向西征戰,征服了大半個蒙古、西域以及中亞大部分地區,並建立了西遼。在與中亞強國塞爾柱帝國的戰爭中,塞爾柱帝國號召周圍多個穆斯林國家組成10萬大軍,而耶律大石僅以3萬人就打敗了這10萬聯軍。此戰之後,西遼威名遠播,契丹的名聲甚至傳到歐洲,以至於在俄語、阿拉伯語、拉丁語中,“中國”的發音都與“契丹”相似,這都是耶律大石及其契丹軍隊的豐功偉績帶來的影響。由此可見,契丹軍隊並沒有因為漢化而喪失戰鬥力,他們依然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三、戰馬品種:金國取勝的關鍵因素既然金國打敗遼國與政治、文明程度以及遼國軍隊是否退化無關,那麽真正的原因是什麽呢?答案出人意料——與馬的品種有關。在古代,戰馬對於軍隊至關重要,擁有什麽樣的馬種,決定了能組建什麽樣的軍隊,也決定了采用何種戰術。當時社會主要有五種戰馬來源。突厥馬是最好的馬種,平均身高在1.41-1.5米之間,體重約450公斤,奔跑速度極快,但產地遙遠、來源稀少,隻有達官貴人能夠享用,無法用於大規模作戰。西南馬是被用作戰馬中最差的一種,平均身高1-1.25米,體重155-255公斤,是北宋後期主要使用的馬種。由於西夏崛起,北宋喪失北方馬種來源,隻能從西南買馬。這種馬載重能力不足,騎著西南馬的宋軍基本無法穿盔甲,隻能靠左手挽盾保命。宋軍騎兵90%都是弓箭手,他們的騎兵更像是機動性較好的步兵,與北宋初期擁有好馬時的騎兵相比,戰鬥力差距巨大。蒙古馬,契丹人稱之為契丹馬,是蒙古馬的祖先,身高1.25-1.35米,體重260-360公斤,奔跑速度和載重力一般,優點是耐力好且好養。契丹人憑借蒙古馬數量多的優勢,每個騎兵配備三匹馬,遼軍騎兵多為重裝騎兵,人和馬都披甲,但由於馬種限製,遼軍重騎兵無法達到刀槍不入的境界,宋軍的神臂弓能在百步之外射殺隻穿一層披甲的遼軍騎兵。契丹騎兵的戰術以突襲和騎射為主,衝陣為輔。河曲馬是西夏人騎的馬,比蒙古馬更大,身高1.33-1.43米,體重330-400公斤,載重能力較強,西夏騎兵人和馬穿的是冷鍛甲和鐵鷂子。西夏騎兵以中央突破為主,靠騎兵衝鋒擊垮敵人,但河曲馬負重350-400斤左右時,隻能高速衝擊幾裏地,無法進行第二次衝鋒,馬的能力極大限製了西夏重甲騎兵的發揮。而女真人擁有當時能上戰場的最好戰馬——黑龍江馬,還有各種改良的雜交馬。黑龍江馬平均身高1.49-1.56米,體重約500公斤,比河曲馬更大。以現代東北雜交馬鐵嶺挽馬為例,其平均身高1.55米,能拉著一噸重的東西在45分鍾內跑完8.5公裏,由此可推測金國改良馬種的強大性能。黑龍江馬金國軍隊的兩大利器拐子馬和鐵浮圖,正是得益於優質的馬種。拐子馬是金軍的兩翼輕騎兵,憑借黑龍江馬對蒙古馬在速度上的絕對優勢,在戰場上追能追得上,逃能逃得掉;鐵浮圖是金軍的重甲騎兵,堪稱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巔峰之作。據《三朝北盟匯編》記載,金軍頭盔堅固,隻露雙眼,槍劍難透,士兵身披兩層鐵甲,基本刀槍不入。宋軍騎兵要射殺金軍,需先用長槍挑掉對方頭盔才能斬殺,可見金軍騎兵防護之強。而且金軍騎兵不像西夏騎兵隻能進行一次衝鋒,他們可以連續衝擊幾十次。在戰場上,金軍的重甲騎兵能夠完全吊打契丹的披甲騎兵,再加上拐子馬的配合,金國軍隊一旦形成規模,便具有碾壓當時所有對手的實力。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遼國人會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四、金國對北宋的衝擊:軍事技術革新的降維打擊金國憑借先進的軍事技術,不僅打敗了遼國,也讓北宋在戰爭中毫無還手之力。北宋與遼國雖在騎兵運動戰中處於劣勢,但憑借神臂弓等武器,在陣地戰中能與遼國抗衡,兩國得以和平相處100多年。然而,當宋軍與金軍開戰時,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宋軍擅長的陣地戰在金軍鐵浮圖的衝擊下不堪一擊,鐵浮圖的重甲騎兵憑借強大的衝擊力,將宋軍的陣地衝得七零八落。最終,北宋的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金國的崛起,本質上是一次軍事技術的革新。完顏阿骨打在給遼國當小弟時,學會了製造盔甲的技術,結合當地優質的戰馬,發明了鐵浮圖和拐子馬。這一軍事技術的突破,使得金國在戰爭中占據了絕對優勢,實現了落後戰勝先進、野蠻戰勝文明的逆襲。從金國滅掉遼國和北宋的曆史事件中,91下载成人抖音可以看到,曆史的發展並非簡單遵循“文明戰勝野蠻”的規律。在戰爭中,誰能掌握更先進的軍事技術,製造出更強大的殺人武器,往往更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雖然從長遠來看,野蠻戰勝文明後,征服者通常會被更高的文明所同化,但曆史的進程卻充滿了反複,文明也可能再次麵臨被野蠻征服的命運。這一曆史經驗也啟示91下载成人抖音,在當今社會,科技和軍事力量同樣是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唯有不斷創新和進步,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