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留住“鄉愁”,廣州官讓古村檢察公益訴訟助力保護曆史文化遺產。黃埔自2020年以來,文化為積極應對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遺產憶和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檢察院率先創設“文化遺產檢察官”工
留住“鄉愁”,廣州官讓古村檢察公益訴訟助力保護曆史文化遺產。黃埔自2020年以來,文化為積極應對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遺產憶和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檢察院率先創設“文化遺產檢察官”工作製度,檢察加強對轄區內曆史文化遺產的傳統檢察公益訴訟監督力度。6月1日,落留廣東街坊點讚榜調研活動走進廣州黃埔傳統古村落,住記了解黃埔區檢察院的鄉愁文化遺產檢察官如何破解城市更新中的曆史文化遺產保護難題。近年來,廣州官讓古村黃埔區持續深化廣東省“三舊”改造改革創新試點成果,黃埔全力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文化在實現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遺產憶和同時,如何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曆史文化名城的檢察保護工作固本強基,使依法保護廣州這座悠久的傳統曆史文化名城的途徑更加豐富,保障更有實效?黃埔區檢察院首創“文化遺產檢察官”工作製度,並與相關職能部門探索出“檢察監督+行政執法2”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新路徑,建立“曆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同步”的全程監督製度,在城市更新中形成公益保護合力,做到“修舊如舊,建新如故”,讓獨有的曆史文化遺產嵌入城市肌理、融入文化語境,成為無法複製的地方韻味。據了解,黃埔區檢察院的上述創新做法在2023年3月30日榮獲廣州法治建設創新二等獎。本期關注:黃埔區檢察院創新設立“文化遺產檢察官”工作製度,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的法律監督職能,與文物、城鄉規劃等行政主管部門利用線索移送、職能協作、專業支持等協同聯動機製,有效地破解曆史文化遺產保護難題。案例簡介:黃埔區檢察院的文化遺產檢察官針對由“不可移動文物—曆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曆史文化街區、名村、傳統村落”構成的“點線麵”曆史文化遺產體係展開保護,分別於2020年、2021年辦理了督促保護廣州市傳統村落火村花廳坊行政公益訴訟案、廣州市傳統村落水西村行政公益訴訟案。群眾評價:古建築、古村落承載著許多人的記憶和感情,也是祖輩留下的曆史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檢察官”工作製度讓文物、曆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保護不到位的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或者予以重視,共同推動相關行政機關、有關責任保護人做好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的是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記憶,讓更多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們感受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展開全文專家點評:“文化遺產檢察官”具有積極的製度創新意義和顯著的社會教育價值。傳統古村落清代文物受影響行政公益訴訟督促及時修複“對麵那一片極具嶺南風格的古建築,現在每一棟都用腳手架加固和布網防護,房頂也加蓋了鐵皮,這樣一來,周邊施工時就不會影響到這些古建築了。”2023年6月1日,在廣州市黃埔區雲埔街火村花坊廳附近的在建建設工地上,黃埔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文化遺產檢察官李雨航邊指著不遠處錯落有致的門樓、祠堂、書室、民居,帶著南都記者重返曆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現場。廣州市黃埔區火村花廳坊附近在建工地,曆史建築采取了加固保護屏障。黃埔區作為全國首個區級“三舊”改造改革創新試點區,自2020年6月就啟動了66個重點舊村改造項目。黃埔區檢察院同步創設了全省首個“文化遺產檢察官”工作製度,並與作為“特邀檢察官助理”的區文化廣電旅遊局、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分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一支專業辦案團隊,加強對曆史文化遺產領域的檢察監督辦案力度。李雨航擔任“文化遺產檢察官”的第一個月,就在黃埔區檢察院的“公益訴訟隨手拍”小程序上收到了一條群眾反映的線索。“有群眾看到在火村花廳坊內,有個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的牆體出現破損,把圖片上傳到了線索平台。”文化遺產檢察官初步核查後得知,黃埔區火村花廳坊屬於廣州北部典型“山-宅-祠-塘”梳式布局村落,於2014年被廣州市政府公布為廣州市傳統古村落,至今也有600多年的曆史。2014年《廣州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經批準實施,規劃公布了93處傳統村落,火村花廳坊為其中之一。火村花廳坊的核心保護範圍內共有秀南書室、澹樂鍾公祠、蘭所鍾公祠等7處區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而火村花廳坊的建設控製地帶範圍內有論泉鍾公祠1處區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文化遺產檢察官依托聯動協作機製,與區文廣旅局、區規自局派出的文物保護專家、名城地區規劃師、文物巡查人員前往現場開展實地調查。發現火村花廳內4處建於清代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出現不同程度破壞,文物本體因沒有做好有效的防護措施,導致個別牆體受周邊施工影響出現破損。另外,論泉鍾公祠周邊還棄置著一些瓦礫、建築垃圾。為盡快讓火村花廳坊恢複原來曆史風貌,黃埔區檢察院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立案調查。文化遺產檢察官經深入調查和討論研究後,於2020年7月至8月間先後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推動職能部門協同履職,如及時清理棄置在火村花廳坊周邊的建築垃圾;責令涉案公司停止施工,並對保護範圍內的文物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等等。2020年11月,文化遺產檢察官進行回訪核查,發現火村花廳坊傳統古村落已得到相應保護,並啟動了整體修繕工程計劃。“始於古村,但不止古村。”如今的火村花廳坊就像嶺南文化的縮影,讓每一個來過這裏的人,都能觸摸到曾經的曆史溫度;讓無處安放的古村落情懷,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檢察監督+行政執法”多部門合力協同保護古村古樹“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是一項係統性工程,不能單靠檢察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單打獨鬥,通過‘檢察監督+行政執法’,可以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監督職能,文物主管部門行政執法、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行政規劃的專業化優勢,形成部門合力。”文化遺產檢察官介紹,依托加強曆史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合作的工作機製,在督促保護火村花廳坊行政公益訴訟一案中,區文廣旅局和區規自局向黃埔區檢察院提供了火村花廳坊的相關書麵材料,包括火村三舊改造項目分期實施方案、專家評估意見、現狀情況摸查、近四年現場航拍對比圖等,並指派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專業指導,為文化遺產檢察官在實際辦案中迅速找準監督的切入點和問題症結,破除檢察辦案中遇到的專業知識壁壘。黃埔區檢察院還與區文廣旅局共同建立了“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更新同步”的全過程監督製度,對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曆史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全流程監督,充分保障和促進城市更新過程中曆史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協同。“區文廣旅局成立了一個文化遺產監督保護工作站,每周都會派出專人對全區4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巡查,通過航拍和實地調查等方式,文物巡查員能夠了解到每處文物在短期內發生的細微變化。他們在日常工作中主動向檢察機關反饋相關線索,有助於91下载成人抖音及時介入文化遺產保護。”2021年10月,區文廣旅局將日常巡查得到的線索移送至黃埔區檢察院,文化遺產檢察官得以第一時間掌握了廣州市另一傳統古村落水西村內原有古建築受損的情況。水西村位於廣州黃埔區長嶺街轄區,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傳統古村落。2014年,水西村憑借“一字街、耙齒巷”的嶺南傳統梳式格局,以及昆山祖祠、遠亭家塾、輔而別墅等始建於明清時期的古建築,被公布為廣州市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檢察官現場調查發現,承接水西村城市更新項目的施工單位未經審批,擅自在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範圍和建設控製地帶內施工作業,導致3處不可移動文物的牆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周邊作為曆史環境要素的古樹也遭到一定影響。掌握實際情況後,黃埔區檢察院與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溝通,以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推動其全麵履職,不僅令施工單位受到了應有的處罰,更順利推動職能部門和保護責任人對受損文物開展修複和活化利用等工作。2022年,相關職能部門向社會公示了水西村的保護和發展規劃,強調將恢複水西村的傳統村落街巷格局與風貌,不僅完整保留村內6處核心保護建築,還活化利用傳統風貌建築和其他傳統建築。目前,上述保護和發展規劃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水西村內清代民居建築因周邊施工導致開裂的牆體已得到修複,整棟建築也已采取保護加固措施。“文化遺產檢察官不隻是監督職能部門、保護責任人做好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重要的是通過實地調研和溝通聯係,為當下的曆史文化遺產維護困境及時發聲。同時,檢察機關也會認真落實好‘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讓更多的檢察普法聲音飛入百姓尋常家。”村民:祖輩的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黃埔區檢察院共受理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線索163條、立案調查113件、發出檢察建議44份和磋商函35份,行政機關采納率為100%。黃埔區檢察院通過“文化遺產檢察官”工作製度,在區文廣旅局、區規自局的協同支持下,關注並推動火村、蘿峰坑村、水西村和文衝村等多個開展城市更新項目的傳統古村落、不可移動文物群在推進舊村改造的同時,積極落實曆史文化遺產保護,實現了用最小的司法投入獲得最佳的社會效果。黃埔區“文化遺產檢察官”與南都記者在水西村走訪老建築保護現場。“我小時候經常和朋友在附近的蘿峰村玩耍,對那邊的一些古建築有著深厚的感情,但是現在有些文物保存很差,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得到修繕。”蘿崗街居民陳家雪非常關注黃埔區檢察院的文化遺產檢察官,她認為這項製度推動相關單位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出現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和整改。“看著這些老建築保護得越來越好,自己內心也是很開心的。”陸熾權是文衝村村民,他認為檢察機關在文物保護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監督作用,為村民保護好祖輩留下的文化遺產。“文衝村擁有多處不可移動文物,91下载成人抖音家族的祠堂大部分都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比如陸氏大宗祠。這幾年通過文化遺產檢察官的介入,文衝村的古建築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現在每逢節假日,全國各地遊客慕名來這裏參觀,他們在這裏切身感受到了嶺南文化的魅力。”專家點評:“文化遺產檢察官”是積極的製度創新城市規劃專家、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世福表示,“文化遺產檢察官”具有積極的製度創新意義和顯著的社會教育價值。製度創新方麵,通過引入檢察公益訴訟的製度性力量來代表曆史文化遺產的公共利益,完善了長期以來曆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權益主體角色缺位困境,對破壞曆史文化遺產的行為劃出了具有法律意義的警示標尺,既彰顯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更明確了曆史文化遺產作為稀缺公共財產的法律屬性。一旦曆史文化遺產被破壞,其觸犯的不僅僅是遺產的物質性經濟價值,而是文化的社會性精神價值,其懲罰的深刻性也將超過一般的經濟補償。社會教育方麵,曆史文化遺產體係的保存、保護、傳承、活化工作不僅僅是行政職能部門、業主或建設單位的職責,更是全體人民共同擁有的社會文化資源守護意識和文化自信教育價值的體現,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城市更新過程中的文化傳承目標保駕護航,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采寫/攝影:南都記者王瑜玲魏誌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