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同事拎著包子走過,慢打趣道:“老孫,快遞急件又不是小哥你親兒子,至於這麽上心?”他頭也不抬:“劉律師今早開庭,年零耽誤不得。投訴”這是訣竟孫學鑫紮根深圳的第20個年頭。當他的慢電動車經過大榕樹轉角時,
同事拎著包子走過,慢打趣道:“老孫,快遞急件又不是小哥你親兒子,至於這麽上心?”他頭也不抬:“劉律師今早開庭,年零耽誤不得。投訴”這是訣竟孫學鑫紮根深圳的第20個年頭。當他的慢電動車經過大榕樹轉角時,驚起幾隻麻雀——它們早習慣了這輛每天七點準時報到的快遞電動車,就像附近住戶們習慣了那句帶著河南口音的小哥“您的件到嘍”。01報業大院裏的年零“跑得快”2005年,19歲的投訴孫學鑫攥著50元擠上商丘開往深圳的綠皮火車。初到深圳時,訣竟他住300元一月的慢鐵皮房,騎二手自行車送件,快遞鏈條斷了就扛著包裹跑。小哥2008年競聘到特區報業大院片區後,這片樓群成了他的“新戰場”——那時各棟樓還沒裝門禁,他經常扛著大包快遞一層層爬樓,硬是用腳底板記熟了每層樓的格局。“42層電梯間有4盞燈、12樓靠窗的工位是王主任,21樓證券公司的小陳愛網購零食……”爬的樓多了,孫學鑫不用看麵單就能報出收件人樓層,直接把快遞送到工位,甚至能精準繞過高峰期擁堵的電梯,時間掐得比打卡還準。有人打趣:小孫跑得比電梯還快!他搓著手笑:“哪是快,就是熟。”漸漸地,“跑得快”便成了孫學鑫的代號。展開全文真正讓“跑得快”名號傳開的,是某個深夜的緊急來電。客戶在機場發現忘帶護照,飛機在兩小時後起飛,孫學鑫二話不說便衝進夜色,抄近路趕到客戶家中取件,轉身攔下出租車直奔機場,車費小票上的數字抵得上他三天工資。真心換真心,過了段時間,客戶把錢偷偷塞回他的快遞箱,附了張字條:“救命錢,必須收。”“客戶叫我‘跑得快’,其實秘訣是‘慢’。”他教徒弟時總念叨這句話,黝黑的臉上笑意未褪,在順豐帶出的90多個徒弟都知道,師傅有個雷打不動的規矩:用心做事,誠信做人——送件前花30秒檢查包裝,見到獨居老人多問一句“需要帶垃圾嗎”。這種“慢功夫”讓他創下片區97%的客戶留存率,也讓他從騎二手自行車的青工,變成所在片區首個快遞高級技師。現在的他,騎著電動車穿梭樓宇,後座多了循環使用的“豐BOX”快遞箱。附近大廈的門衛老張總調侃:“跑得快,你這車軲轆印子,都快把深南大道壓出你的道了!”02從樓道到病房:扛著生活奔跑孫學鑫曾以為,人生最難的時刻不過是扛著快遞箱爬27層樓。直到2015年一個尋常午後——他剛把華富大廈的快件碼齊,一通電話把他拽進去了醫院:妻子確診肺癌晚期。原本安穩的生活瞬間被打破,口袋裏那張記滿客戶需求的紙條,轉眼被藥費單取代——“奧希替尼”每月5.4萬元的天價,逼得他賣了老家的房子,還欠下40多萬外債。在某個淩晨三點,孫學鑫翻遍通訊錄卻發現借無可借的時候,這個曾扛著50斤包裹健步如飛的河南漢子,第一次蜷在醫院走廊崩潰痛哭。“悶頭往前走,總能扛過去。”為了妻子和孩子,他咬著牙把時間掰碎了用——圖源:紀錄片《人間世》轉機來得沉默卻實在。公司工會送來裝著現金的信封,蓮花街道為妻子申請了慈善贈藥、為孩子申請了金秋助學,就連老客戶都往會他電動車筐裏塞水果:“小孫,先顧好自己!”2022年,他把這些暖意揉進了防護服——每天運送200多件物資,替283戶記錄需求:701室張姨的降壓藥要冷藏,2棟的獨居老人每天需測兩次體溫,23棟小學老師的網課材料不能壓角……有次遇暴雨,居民從貓眼看到他渾身濕透,硬塞給他熱薑茶,叮囑他別把自己累垮了!他抹了把臉笑:“我媳婦說,我這叫‘雙重配送’——送的是物資,攢的是福報。”如今他的手機鎖屏仍是一張全家福,兩年前妻子離世後,再沒換過。照片裏四口人擠在出租屋的沙發上,背後的白牆被女兒畫滿星星。“孩子在,日子就得往前走。”說這話時,他正把客戶送的潮汕肉脯分給清潔工;空閑的時候還會化身“公益人”,跟著公司參與大山助學活動——那些曾托住他的溫暖,正通過他的手流向更多人。03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在孫學鑫的微信裏,有個“報業大院互助群”。逢年過節,群裏紅包和問候齊飛:“孫師傅,老家荔枝給你留了兩斤!”有客戶搬家到外地,寄重要快遞還特意繞路回來找他:“別人送我不放心。”這些信任源於經年累月的安心——隨叫隨到的速度,生鮮箱永遠墊著冰袋,易碎品四角纏防撞條,急件區用紅色膠帶專門標記。轉眼二十年過去,從手寫四聯單到智能掃碼槍,孫學鑫親曆了片區快遞業的升級,但有些堅持始終未變——真誠相待才能換來信任,腳踏實地才能積累經驗。深圳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街角的“暖蜂驛站”是孫學鑫和同事的臨時據點,每到中午,他常到驛站進行短暫的休息。“能熱飯、充電、歇腳,”他指著牆上“勞動者之家”的標語,“政府給咱們留了盞燈,隻要願意奮鬥,就會有回報。”從商丘到福田1000多公裏,這個河南漢子用膠帶、掃碼槍和無數句“馬上到”,把自己“跑”成了真正的深圳人。五一勞動節傍晚,深南大道的路燈漸次亮起。孫學鑫如往常一樣選擇在崗,他的電動車駛出大院時,車燈掠過保安亭的值班表、樓道門口的外賣箱、環衛工被汗水浸透的後背、大樓裏改不停的方案……在深圳,有無數個“孫學鑫”,他們沒有閃光的身份,卻在日複一日的奔波中,默默支撐起這座城市的運轉。願每個在路上奔波的你,都能在路燈亮起時,收到生活回贈的暖意——五一勞動節快樂。